春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,星如雨。元宵佳节,赏灯猜谜,自古以来就是民间最热烈和喜庆的节日之一,花炮轰雷,灯火泛采,箫鼓声喧,各色花灯装点着佳节,灯上贴的各色灯谜引来关灯者争相猜想。
“一钩新月挂西楼”、“缺月向人舒窈窕”、“三星当户照绸缪”,这些堪比古诗词相同美丽的语句,其实都是灯谜谜面。这些精巧的谜面不光言语美丽,还蕴含了佳节的吉利涵义。
描绘南宋国都临安城市面貌的《武林旧事》一书,这样记载了元宵节热烈的灯谜活动:以绢灯剪写诗词,时寓嘲笑,及画人物,藏头切口,及旧京诨语,捉弄行人。元宵佳节,帝城不夜,春宵赏灯之会,大众杂陈,诗谜书于灯,映于烛,列于通衢,任人猜度,所以称为“灯谜”。谜语悬之于灯,招供猜射,是一种赋有讥谏、规戒、诙谐、笑谑的文艺游戏。
起先并没有“灯谜”一说,猜谜变成灯谜还有个幽默的故事。相传很久以前,有个财主人称笑面虎,一个叫王少的青年,曾因衣服穿得褴褛,借粮时被他赶出大门。王少回去后越想越气,于元宵之夜,扎了一顶大花灯,来到笑面虎家门前。这大花灯上题着一首诗,笑面虎上前观看,只见上面写着:头尖身细白如银,称称没有半毫分。眼睛长到上,光认衣裳不认人。笑面虎看罢气得大发雷霆,便命家丁去抢花灯,王少忙挑起花灯说:“老爷莫犯猜忌,我这四句诗是个谜,谜底是‘针’。这‘针’怎样是对你的呢?”笑面虎一想,可不是,只好气得干瞪眼,灰溜溜地走了。第二年元宵节,人们纷繁效法,将谜语写在花灯上,招供猜射取乐,今后相沿成习。
元宵节是古人的严重节日,四大名著均有华章描绘元宵节盛景,其间最知名的是《红楼梦·荣国府元宵开夜宴》一回。猜灯谜是元宵节传统活动,一群饱读诗书,风流清雅的女孩子们天然不会错失,荣国府的元宵节就偏重在灯谜上。比方元妃探亲回宫后,特别制造灯谜与家人同乐:能使妖魔胆尽摧,身如束帛气如雷。一声震得人方恐,回忆相看已化灰。元春所出的这则灯谜谜底是炮竹,元宵节本来就会点燃许多焰火,这则谜语实际上非常简单猜出。不过世人仍是恭维“娘娘的这则谜语,出得真绝了”,只要贾母暗自思量,“元宵佳节为何作炮竹这不祥之物。”探春的谜面颇有才华,又有隐约的哀怨:阶下儿童抬头时,清明妆点最堪宜。游丝一断浑无力,莫向春风怨分别。谜底是风筝,《红楼梦》灯谜的高超之处,就在于不光能够作诗当谜面,并且谜底也蕴含了各个女孩子的命运。
“一钩新月挂西楼”,聊聊七个字,勾勒出一幅弯月楼房夜深沉的静谧场景,其实这是一则谜面。南唐李煜《相见欢》词有“无言独上西楼,月如钩。孤寂梧桐深院锁清秋”句,制谜者拟诗为面,从李词之意境中化用而来,谜底是“禾”字。这则谜面非常精巧,“一钩新月”,以形状之类似点而扣“丿”,因新月如“眉”,可见幻想新颖;“西楼”,以字体结构之方位扣“木”,为“木”在“楼”西,乃是指形清楚。谜面中的“挂”字,相关生动,使“丿”之起落,意与景会;着此一字,得题外逼真之妙。这则灯谜风格浓艳,韵致动听,比较恰当,形象生新,熔诗情、画意、谜趣于一炉,可谓佳作。
“一入西川水势平”也是作者自撰七言诗句的谜面,平仄协律,音节调和;取悠悠江水作体裁,现象清丽,境地美丽。谜面描绘长江水,系从青海唐古拉山脉流经通天河、金沙江,入于西川时,水势渐趋陡峭,情状描绘逼真。制谜者自辟蹊径,独扣字形,先使“一”字入于“西”字之内,而成为“酉”,“入”字奇妙,不露痕迹;又着“水”字平列“川”字之中,而化作“州”,“平”字灵动,化工天然。“酉”与“州”合,谜底即出,正是“酬”字。此谜不挥惊人之笔,不必富丽之词,意到其间,天然成韵。细细品味,可知字字有着落,字字有思巧,名手作谜,总无率笔闲墨。
要猜出这些谜面美丽的谜语并不那么简单,制谜者往往匠心独运。词人秦观从前给一名叫陶心的歌妓作了一首《浣溪沙》,词中二句:“缺月向人舒窈窕,三星当户照绸缪。”缺月三星,就是“心”字。秦观将心字的笔画拆分象形,然后将斜钩比喻为月亮,将三点水比喻为星星。可见,那个年代巴结能歌善舞又有学问的歌妓,都需求这样颇费心思的润饰文字。
明月半依云脚下,残花双落马蹄前。这两句像是描绘一幅画的两句诗,其实就是一副非常成功的灯谜联,此联的谜底是“熊”字。制谜者将对联与谜语两种文学言语艺术的特色融为一体,把文字的笔画、结构,奇妙地藏进联语内。
把灯谜的文字游戏玩到极致,是文人雅士的喜好,也是趣味。一年元宵节,北宋文学家王安石的好朋友王吉普来访,席间,王安石说:“今天是元宵节,我出一谜助助兴——画时圆,写时方,冬时短,夏时长。”王吉普想了想,没有说出谜底,却对王安石说:“这样吧,我也出一谜助助兴。”说着,吟出一谜:“东海有条鱼,无头亦无尾,去掉脊梁骨,就是你的谜!”以谜猜谜,真是新鲜!王安石想了顷刻,不由轻轻地笑了。本来,俩人所出灯谜的谜底均是同一个字:“日”。
明朝时,每年元宵节,杭州西湖边都要举办元宵灯谜会。有一年元宵节,著名画家徐文长路过杭州时,也随世人到西湖边观灯猜谜。在观灯过程中,他见一群人围着一盏大红灯笼争论不休,便挤进去瞧个终究。本来灯上写着一副对联:“白蛇过江,头顶一轮红日。”周围还有一行小字:“打一日常把用物,并用一谜对出下联。”这则灯谜谜面很是往常,徐文长很快便想出了谜底,他上前对出了下联:“乌龙上壁,身披万点金星。”世人看着这两副灯谜都惑然不解,直到徐文长走后,才有人想出谜底:本来两谜的谜底分别为油灯和杆秤。
文征明不仅是大画家和大书法家,仍是位善猜能射的灯谜行家。一年的元宵佳节,他去姑苏欣赏灯展,看到一处“哑谜”摊:主人在谜架上挂着一只鸟笼,笼中关着一只小鸟,笼旁悬挂一串铜钱,注明猜谜者须做一动作猜句衙门用俗话。文征明稍加思索,便取过铜钱,翻开鸟笼放走了小鸟。主人非但不气愤,反倒谦让地奉茶。本来此谜的谜底是“得钱卖放”(收贿后即放人)。
清代大文学家纪晓岚的一副谜语对也非常幽默有味,联曰:黑不是,白不是,红黄更不是,和狐狼狸狗似乎,既非家禽,也非野兽;诗也有,词也有,论语上也有,对东西南北含糊,虽为短品,也是妙文。纪晓岚选用析字、隐目等方法,将谜底奇妙地串于联内,谜底正是“猜谜”二字。
喜爱写诗的乾隆皇帝也是制谜高手。有一年,乾隆皇帝在乾清宫开千叟宴,赴宴者达3900多人,其间一老叟141岁。乾隆与纪昀出联相贺曰:花甲重逢,添加三七年月;古稀双庆,再多一度春秋。这是一副数灯谜联,谜底是141,对得可谓千古绝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