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时的东北军拥有独立的陆、海、空三军,不仅引进了众多西方先进装备,同时也有自行生产的能力,能自研步枪,仿造飞机,生产弹药,甚至连150毫米和240毫米这样的重型火炮都能生产,如此可见当年东北军的实力有多强。
本期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,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东北军,装备当时最先进的十种武器。
ZH-29是由捷克在20年代末期研制的一种半自动步枪,先是被送往南美、欧洲和远东等地区来测试,该枪采用德制的7.92×57毫米毛瑟步枪弹,使用10发标准弹匣供弹,或者也能够正常的使用ZB-26轻机枪上的20发弹匣供弹。
枪口前端还可安装由捷克生产的VZ.24型步枪刺刀,或者德制的“屠夫”型步枪刺刀,全枪长度为1150毫米,枪管长度为545毫米,重量4.5千克。
ZH-29半自动步枪,当时陆续出口了10000多支,东北军曾在20年代末期采购了150支装备,在张学良卫队当中, ZH-29半自动步枪在当时,也算最先进的轻武器之一。
因为当时战场已经变成了不足200米距离的巷战或堑壕战,所以传统的栓动步枪和重机枪根本发挥不了作用,需要一种既能让士兵手提作战,又具备强悍火力的轻武器,因此也就诞生了MP18冲锋枪。
在1917年,雨果·施迈瑟对该枪进行研究,所生产的原型枪被命名为MP18-I型,后来由伯格曼兵工厂进行生产,1918年开始装备“德军风暴突击队”。
MP18冲锋枪发射9×19毫米鲁格手枪弹,能使用20发弹匣或32发“蜗牛”式弹鼓供弹,每分钟理论射速400发,有效射程150米,枪口初速380米每秒。
该枪的尺寸小,重量轻,全长为815毫米,空枪重量约4公斤,MP18的射速快,火力猛,便携性强,在当时的巷战和堑壕战当中,发挥出至关重要的作用。
在一战结束后,这种冲锋枪开始淘汰,出口给一些缺乏冲锋枪的落后地区,二十年代的东北军,也曾采购近百支MP18冲锋枪,装备给精锐部队或者警卫部队使用,并且还对MP18尝试仿制。
虽然MP18已经是一战淘汰下来的产物,但是在缺乏冲锋枪的地区中,它仍然算是最先进的武器之一。
“镇海”号是当时东北海军最大的军舰,同时“镇海”号也作为当时国内的唯一一艘飞机母舰,也算是准航母。
在1923年被张作霖花重金买下,装备在东北海军当中,早期这艘舰大多数都用在练习,在1926年对其进行改进,改造成了“镇海”号飞机母舰,上面可搭载两架水上飞机,但上面并没安装起飞弹射装置,也就说,飞机不能在上面直接起飞,只能平时降落在上面,而起飞时,一定要通过起重机将飞机放到水面上,就即使是这样,“镇海”号也是当时国内最重最大的飞机母舰,在东北海军当中可是“宝贝”。
镇海舰最大排水量为2708吨,动力方面使用了烧煤锅炉往复蒸汽机,上限功率1200瓦,最高航速可达到12节。
武器部分配备了两门120毫米主炮和4门75毫米副炮,还有若干挺平射机枪和高射机枪,平时可携带两架“施莱克”FBA-19型水上飞机。
“镇海”号最后在1937年12月,为了阻挡日军航线被拆除,在海上构成堵塞,上面的重机枪、火炮等武器都被拆除。
“海圻”号的排水量为4300吨,满载排水量为4150吨,战舰总长度为129.2米,宽度为14.2米,吃水深度5.45米。
动力系统配备8台锅炉机和4台蒸汽机,上限功率17000千瓦,最高航速24.2节。
武器配备两门203毫米阿姆斯特朗主炮,10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副炮,16门哈奇开斯47毫米机炮,5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,装甲防护平均为75~125毫米。
“海圻”号当年曾与其他十艘战舰,一起参与了起义运动,组成临时的护航舰队,后来在军阀混战当中,舰队被打散,在1923年曾参与运动的那些战舰,也包括“海圻”号,投奔了青岛吴佩孚,被重新收编为“渤海”舰队,后来奉直作战,直系失败,“渤海”舰队又归属山东张宗昌。
1925年“海圻”号进入旅顺船坞做维修时,东北军就利用各种办法,收买船坞人员和船上的官兵,并扣留这艘船,后来顺利接收了“海圻”号巡洋舰,加入了东北海军。
最后在1937年,为了保卫江阴防线,“海圻”号自沉,并拆除了舰上的主炮,副炮安装在陆地上,建造成了要塞工事。
雷诺FT-17是由法国在一战期间所生产的一种轻型坦克,同时它也算得上是现代化坦克的先驱,因为FT-17是世界上第一种采用可旋转式炮塔的坦克。
FT-17由雷诺汽车厂在1916年进行设计,1917年制造出原型车,1917年中期生产出第1批可进行战斗的正式型号,到1918年初,一共生产了3187辆左右,同时还出口其他欧美国家和亚洲国家。
在法军装甲部队当中,雷诺FT-17从1917年一直使用到二战结束才被淘汰。
该型坦克的车身全长为4.2米,车身宽度1.74米,高度2.14米,车组乘员为两人,战斗全重7吨。
主要武器一般可装备一门37毫米火炮,备弹量为240发,辅助武器为一挺8毫米机枪,备弹量为4800发,车身装甲厚度6~22毫米。
动力方面安装了一台雷诺系列的柴油发动机,最快行进速度每小时12公里,最大行程120公里。
在上世纪20年代,东北军曾向西方引进了几十辆雷诺FT-17或美版仿制型的M1917轻型坦克,最后在三十年代初期,全都落入日军手中。
当时东北军的军工能力比较强,除了能自行研发枪械,生产弹药以外,还能生产超过100毫米口径的重型火炮,比如东北军自行研制的辽造一四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。
它的原型模仿于日本38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,炮管长度为1880毫米,全炮重量2.9吨,火炮俯仰角为0度~+43度,火炮射程为5.89公里,弹药种类可配装常规榴弹、纵火弹、化学弹和破甲弹等,在非战斗运输情况下,一般会使用4~6匹骡马来拖拽。
虽然辽造一四式榴弹炮是仿造而来,但性能不比原型差,当时能生产重型火炮的技术也就只有东北军,当时这种150毫米榴弹炮,也只生产了21门。
辽造一九式240毫米重型榴弹炮,是在二十年代模仿日本的45式重型榴弹炮而来。
它的炮管长度为3892毫米,重量28.9吨,火炮俯仰角为-2度~+65度,最大射程10公里,弹药重量200公斤,弹药种类可配备破片弹、化学弹和纵火弹等。
当时这种240毫米重型榴弹炮,日本也就只有两门,而东北军的数量超越了五门。
是由法国在二十世纪10年代末期,所生产的一种双飞翼军用飞机,还根据原有基础,衍生出教练机、轰炸机和侦察机等。
这种飞机当时在亚洲算是先进的产物,在二十年代中期,东北军也采购了20多架高德隆系列的轰炸机或教练机。
KO.4也叫做中岛甲型四式战斗机,在20年代期间,日本三菱重工和中岛旗下分别进行生产,当时这种飞机大约生产了600架左右,其中还包括一些炮兵观测型和侦察型等。
中岛甲型4式战斗机的机组成员为1人,机身空重为850公斤,最大起飞重量为1.1吨,机身全长6.44米,机身高度2.56米,翼展9.7米,机翼面积为26.88平方米。
动力系统部分,搭载了一台三菱系列V8水冷螺旋桨式发动机,最高功率300千瓦,最高飞行速度每小时232公里,最高航程为170公里。
在20年代初期,东北军曾向日本订购了4架KO.4型战斗机,但当时都是已经退役的淘汰货,事变之后,这4架飞机又重新再回到日军手中。
东北军除了有常规的飞机、坦克、大炮、战舰等传统武器外,曾经还有少数的化学武器。
当年张作霖夺回涿州,击败晋军后,缴获过一批毒气弹,但东北军不知道这种武器怎么使用,后来就一直封存在仓库里面没有打开,直到日本关东军的到来,将这些毒气弹重新利用起来。
虽然毒气弹违反国际规定,但这种武器杀伤力巨大,在东北军里面也算是先进的化学武器。
好了,本期有关东北军曾装备的十大先进武器,就为大家盘点到这里,如果你对此还有哪些不同想法或者想要补充的,请在评论区中表达,想要知道更多武器装备内容,请记得关注,下期继续为大家更新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